报废汽车拆解市场乱象
《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于5月1日正式实施,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有了新规定。连日来,记者对首府地区报废汽车拆解市场进行调查,发现报废汽车拆解市场混乱,无证经营企业较多,而从事正规拆解报废汽车的企业存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亟待提升。
报废车辆 报废机动车 拆解
呼和浩特市汇利资源再生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用挖掘机对报废车辆进行拆解
【现象】
车主:车到年限报废意识淡薄
对于机动车达到一定年限后需要报废的规定,以及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许多车主并不知情。
呼和浩特市市民孟祥和说:“以前,我听说汽车达到一定年限后要到报废点去报废拆解,拆解后能拿到一些钱,一辆普通私家车也就几百元。后来听人说,有那种高价回收的地方,能给上千元。若是这样的话,那我肯定愿意高价卖出啊!”
当被问到是否知道正规拆解企业拆解报废车后会出示正规证明,车主拿着证明才能到车辆管理部门销户,孟先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记者了解到,和孟先生持同样想法的车主很多。他们觉得即便车辆不销户,车主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市场:报废汽车零件流入汽修厂
记者了解到,很多维修厂,甚至车主自己为了降低成本不惜使用报废汽车的拆车件。
一位多年在呼和浩特市经营维修店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板告诉记者:“拆车件一部分来源于本地的报废车,因为报废车配件比新配件价格便宜很多。经常来修车的老顾客,有的会主动选择使用报废零件,比如水箱之类的。”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后,有少部分零部件是可以出售再利用的。有资质的企业会在拆解后符合再次使用标准的零件上贴有再利用标签。而一些没有资质的厂家则会私自将拆解件流入市场。”
【调查】部分废旧金属回收点扩大经营范围
不少废旧金属回收点打着回收废旧金属的旗号私自扩大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的拆车活动。
5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北二环路附近进行暗访,这里聚集着呼和浩特市许多非法拆车点。
按照老人手指的方向,记者来到一个小院门口,院里停了几辆废旧汽车,不远处堆放着汽车框架和轮胎,地面上满是油污。十几名工人正在忙乎着整理搬运汽车零部件。听说记者要买桑塔纳汽车发动机和水箱,一位正在装车的工人说:“你进院里自己找吧,找见了就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