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东小口镇“三大行动”出实效
清理“僵尸车”
在“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三大行动”)期间,东小口镇通过多部门、多元化、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机制,以党员干部和网格员为基础,借助综合执法平台力量,逐个领域、逐个部位、逐个环节排查清理安全隐患,在筑牢辖区安全防线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群防群治 增强安全意识
检查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情况
“热水器使用完毕后,一定要及时拔掉插头,否则容易造成插头老化,万一漏电就麻烦了。”“这个水龙头与电线缠在一起,十分危险。请您重新固定插座,使其与水池保持1米以上距离”……在都市芳园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郭峰带领党员、志愿者逐楼逐户排查消防安全隐患。该社区依托“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和物业管理人员组成的消防巡查队伍,坚持每日巡查,及时消除堵塞安全通道、私拉乱接电线、违规用火等安全隐患。
都市芳园社区的日常巡查只是东小口镇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一个缩影。各村由“两委”干部带头,组织党员兵分三路,登记出租户人口信息、排查电动车违规充电行为、及时清理楼道堆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下,“三大行动”期间,各村清空了所有出租房屋楼道杂物、可燃物总计54.2吨,消防通道全部疏通。“以前只想着给家里省点地方,没想到楼道堆物其实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多亏大家提醒,不然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村民纷纷表示,今后会定期清理家中没用的可燃物,不占用楼道空间,自觉维护好楼道环境秩序。
在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同时,东小口镇还为各村(社区)足额配齐灭火器、烟感报警器等消防设施,共补发灭火器391个、烟感报警器208个、逃生绳217根、防烟口罩92个,增设逃生标识341个、应急灯187个。
“对于灭火器,一定要经常检查刻度线的位置,红色位置表示压力不足,会延误扑救效果。”东小口镇常抓不懈,各村(社区)依托微型消防站举办消防安全知识系列讲座等活动,增强居民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居民自救互救及逃生处置的基本技能。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居民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居民对消防知识的态度也逐渐由“可学”向“必学”转变。“三大行动”期间,全镇共举办讲座10余场、受众500余人次。下一步,东小口镇将继续在辖区基层单位组织消防安全讲座,做到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全覆盖。
综合执法 消除安全隐患
\
社区“两委”成员入户核实人口信息
\
综合执法平台成员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魏窑村交叉路口附近停了几辆送快递的三轮车,赶紧派人疏导劝离,此处道路较窄,三轮车长时间停靠影响后方公交车拐弯。”这是东小口镇政府综合执法平台发出的指令,平台内4块LED显示屏清晰地反映出全镇95个点位的实时情况,包括主要道路、重点村(社区)。“一旦发现监控画面异常,综合执法平台会第一时间调度相关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并及时处理。”东小口镇综合执法平台办公室主任郑伟介绍。
该平台于今年4月建成,消防、城管、食药等6个职能部门实现联合办公,打破了原先“各自为战”的分散式执法。“像村民反映的餐馆占道经营等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单靠城管部门收效甚微,经常是执法队员前脚走,后脚桌子又摆出来了,整治效果不明显。”郑伟说道。
现如今,“抱团式执法”效果显著,当遇到餐馆占道经营举报时,综合执法平台会立即对违规对象发放通知单,要求其自行整改。规定时间内未整改的,由综合执法平台组织公安、城管、工商、食药等多部门执法人员联合出动,进行整治。如此一来,店铺门口干净整洁的环境得到了保持,商户对“门前三包”责任制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线上有综合执法平台24小时“盯守”监控,线下有综合治安队员通力合作,让各类安全隐患无处藏身,确保逐一整改到位。“三大行动”期间,综合执法平台共组织执法行动77次,出动执法人员1009人次。整治规范店外经营行为12处,拆除违规牌匾21块,查封不符合环保要求单位2家,取缔无证食品经营18户,取缔群租房7处,拖走“僵尸车”18辆,查处违规渣土运输车12辆、农用渣土车4辆。
定期“回头看” 巩固整治成果
\
检查商超产品标识
截至目前,全镇共出动执法人员8710人次,检查1769处楼房(院落)、建账1769册,检查49015个房间、建档49015份。通过地毯式大排查,东小口镇将镇域内的人、地、事、物全部纳入视线范围,实现各类安全稳定事项“底数清、情况明”,从而实现整改的预期目标。
为固化“三大行动”中取得的成果,东小口镇按照标准不减、力度不减的原则,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坚决防止隐患二次反弹。借助综合执法平台力量,实现24小时巡逻值守,及时将各类问题隐患纳入管控视线。
此外,东小镇将继续向广大群众公布综合执法平台举报电话,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安全防范。对于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由村(社区)自行落实整改;村(社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综合执法平台组织联合执法并妥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