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七家重拳出击打好环境秩序整治攻坚战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改善北七家镇域内社会治安秩序等社会环境,全面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综合水平,2015年5月22日开始,北七家镇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扎实开展“综合整治百日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治理环境卫生、环境秩序台账339处,销账率为100%。伴随着“百日行动”的结束,北七家镇整体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变。
重点突出 精确整治环境问题
城镇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幸福感的提升。但游商摊贩、非法小广告、店外经营等问题一直是屡禁不止的顽疾。为此,北七家镇在“综合整治百日专项行动”开展之前,结合前期整治工作实际以及群众反映,明确了覆盖全镇的11个重点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
明确了重点问题,就要做到精确整治。北七家镇在制定“综合整治百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时,采取“挂账销账”的方式。在明确重点挂账地区整治内容、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完成标准等细节的基础上,将问题细化。为每一项重点打击任务量身定做细化的实施方案。做到了不达标准不销账,确保挂账一项、整治一项,销账一项、巩固一项。
在了解到东三旗八十四亩地、东北路430车站、东北路北亚花园至八仙庄村西、名流花园门前、名佳花园东西门之间、八仙庄村中街主要存在的私搭乱建、无照经营、游商摊贩等问题和立汤路、回南路、太海路、七北路经过北七家镇路段主要存在占道经营、黑车黑摩的、散发小广告等问题后,北七家镇党委、镇政府联合镇综治办、公安、工商、城管、规划、环保、交通、消防、食药等14个部门进行分工配合,并成立由综治办直接领导35名人员组成的专项打击队。
截至目前,针对不同区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北七家镇共组织联合执法行动99次,清退工业污染企业及工业大院11个,清退生活资料和建材批发市场2个,清理整治环境秩序脏乱点4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00%;清理整治非法办学机构8个,查处无证无照经营372个,整治人力资源市场和规范企业用工43个;行动有效改善了全镇的治安秩序、环境秩序、卫生秩序,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健全机制 确保行动有效、长效
针对执法过程中各部门的配合问题,北七家镇认真进行统筹协调,将“综合整治百日专项行动”按照区域(平西府地区、北七家地区、东三旗地区)分为三个小组,并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成立三支联合执法队。明确各参战职能部门责任,由镇综治办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以每周组织不少于三次不定时的联合执法行动,按照标准、保质保量完成了销账任务。
为了配合市级挂账重点地区的整治,北七家将镇域内东三旗八十四亩地、立汤路(东沙各庄村路口、定泗路路口、平西府路口)等11个区域列为镇级挂账重点地区。并设立“动态台账”,通过定期例会、联合执法、工作报告机制。加强与各行动小组的会商和信息沟通,及时通报工作进展,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在整治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上报、随时整治。
同时,北七家镇加大在物力、财力上对专项整治行动的保障。通过对重点地区视频监控系统等物防、技防设施投入力度,增加环境整治改造资金投入,合理调整布局,整体提升硬件条件,极大地挤压了黑车、侵街占道等违法行为的存在空间。
经过严谨而有效的统筹行动,全镇东三旗村西八十四亩地、立汤路(东沙各庄村路口、定泗路路口、平西府路口)、名流花园门前等11个镇级挂账重点地区现已销账9个。各部门有效利用人口规模调控全区性综合执法和项目化执法机制,对三个小组责任区域重点挂账问题进行综合执法整治。
对于达到治理标准,已经销账的重点地区,北七家及时建立长效管控机制。由土地巡查队对已经销账的重点地区进行不间断巡查,利用好治安志愿者等力量,以“平安北京”的宣传为契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由各村(社区)继续配合综合整治百日专项行动,协助联合执法,组织不低于10人的专项巡逻队,做好本村(社区)域内的挂账重点区域看护和巡逻。通过以上机制,防止已经销账的重点地区违法情况出现反弹。
点面结合 缓解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矛盾
为了确保“五管”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北七家将以减量发展,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把督查管控作为破解“五管”工作难题的关键点,落实各村(社区)目标责任,以台账管理的方式,做到工作任务、压减人口、完成时限、责任主体四个明确,真正实现可督查、可考核、可问责。以此监督推动10类专项台账销账情况,实现产业格局的持续、全面优化。
违法建设是外来人口和低端产业聚集的重点场所。北七家在综合整治百日专项行动中坚持以严控违法建设,推动减量发展为突破点,在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的前提下,加大存量违建拆除力度,以“零容忍”态度推进“拆违控违”工作。截至目前,共拆除违法建设40.2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80%。在拆违的基础上,北七家严控增量,对新生违法建设、宅基地违规翻建实行动态巡查管控,实现了新增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零增长”目标。
在拆违的同时,北七家通过全面、持续开展打击游商摊贩、查处七黑五小的行动,有效地缩小了外来流动人口的生存空间,为遏制低端产业的发展和保障环境质量的改善打下了基础。同时,为了做好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基础信息采集登记、更新维护等日常工作,北七家按照流动人口“来有登记、走有注销”和出租房屋“租有登记、停有核销”原则,建立健全基础调查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提高了城镇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由于人口流动性巨大,新增人口数量多,北七家外来流动人口压力将长期存在。为此,全镇将以东三旗、燕丹、平西府、南七家和东沙各庄5个挂账村为重点,推进网格化管理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完善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发挥各类证件的调控作用,贯彻落实居住证、积分落户政策措施。对企业项目、工业小区进行备案审查,严把审批、准入关。加大非住宅用地流转回租力度,用好棚户区改造等政策,加快推进外来人口严重倒挂村综合改造,同步实现人口疏解、产业升级、环境改善、农民增收的综合目标。
同时,积极探索完善城乡结合部运行管理的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日常巡查发现——镇级指挥调度——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持续深入开展环境秩序综合整治,不断提高镇域环境管理水平。真正做到控新增,减存量;治违建,清低端;优布局,促发展。